第 641 章 641X(1 / 1)

其实作为剧组的一员,虽然闹出了一个让人脸面很不好看的“双版本之争”,但是双方的版本里面都有对方的镜头,一定要说的话,其实还是影片的共同参与者。

这种情况下,桂成山其实想要去看黑怀朱的片源随时可以,就像其它两位导演,不但参与了内部放映,知道彼此的差距之后果断服软,还显得挺有风度。

但桂成山没那个脸啊,所以宁愿偷偷私下购买给对方贡献票房,也死活不想被对方摸到他那别扭的心思。

话又说回来,就算他藏着掖着,又有谁真的看不明白他的心思?

不过大家都懒得揭穿。

如果说顽固是一种天性,聪明人才不会去试图改变他人的天性。

“私奔女”这个篇章,这个私奔女指的就是章节女主魏明仪。当然事实上,她根本没有跟人私奔——相反,是她未婚夫觊觎其家财,又被她发现暗中的图谋,为此不但试图谋害她,而且还趁机倒打一耙。

岳珂的故事其实还是比较有几百年前传统小说的风格的,其中一点就是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不会太过详细,整体的故事更加含蓄,所以在故事里,也就简单地描述了一下魏明仪在遭受这些苦难时候的痛苦与对加害者的怨恨,并没有描写她的感情线。

不过要说这只是普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那倒也是不全是。因为在原作之中,有一段情节很令人深思。故事之中,魏明仪不喜欢自己的未婚夫,觉得他人品不好,三番两次想要解除婚约,家人都不肯,问她是不是私下有了意中人。魏明仪便拿时代风气说话,认为自己有决定与什么人结婚的权利。

后来她发现了未婚夫私下已经有了情人,便数次试探。男人心里也不喜欢魏明仪,只是眼馋她家的绝户财,私下便安抚情人,说他对魏明仪只是利用,唯有对她才是真爱。

然而一转头,谋害魏明仪并诬陷她与人私奔之后,他却在那里痛陈女子追求真爱有多么荒唐和不知羞耻,前后对比,却是形成了极为嘲讽的效果。

这一段当初在《淑女》连载的时候就曾引起热议。别说很多才女小姐看到之后深有感触,甚至就连一些本身思想观念比较老套守旧但是本身性情正直的书生学者读过之后,都受感触颇深。一直以来很反感这种行为的易先生甚至还公开登报发了一篇类似于自省的文章,陈述了自己以前反对所谓“自由恋爱”的原因,然后最终表示他依旧不支持闺阁女子追求所谓真爱,但是不支持这样的行为,却认同她们应当有这样的权利。

这话说得很别扭,不过文章大家都读得懂。易先生想要表达的无非是这权利的执行未必就会让社会风气更好,但是不管好坏,女性至少名义上必须有这样的权利。

其实相比起来,反而是这个时代大家对于《私奔女》的感触未必有当时的人来得深。

不过这不是一个古今相异的观念,反而是一个古今趋同的观念,所以虽然感受不深,但大家都能看懂。

桂成山拍摄的时候,剧情还是完全按照原著来的,只是一些扩展的细节表现上,自作主张增添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比如说原作剧情比较简单,并没有说“魏明仪私下有人,不想履行婚约”到底是她自己的意思,还是未婚夫编造出来的诬陷。桂成山在这里取了一个三角恋的意象,认为魏明仪私下确实有追求者,但她其实是被陷害的,原先并没有私奔的意图,而且本身也确实对未婚夫有好感,否则不至于被哄骗那么久。

桂成山在里面加入了一些狗血元素,让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更加复杂,虽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疑案的成分,但是在他看来,却是令剧情更有张力的改变。

自古至今,小说戏剧讲的都是人,说的是人类的各种感情和经历。所以感情纷争和狗血故事绝对是不同时代观众共同的爱好。不管科技如何发展,桂成山认为这一点是不会变化的。

他不认为黑怀朱还能找到更好的表现手段。

但是当真正看到影片的时候,他发现黑怀朱还真的就使用了一种与他完全不同的解读路线。

这就要提一提岳珂写这个故事时候对于魏明仪的背景设定。在岳珂原本的设定里,魏明仪之所以无法拒绝婚约,是因为受到家庭的束缚。

但如果只是这么写,对于现代的夏国人来说固然可以理解,但很难引发共鸣。夏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只有略少于一半人会选择生育,选择生育的人里面,可能不到一成的人才会自己教养,而且由于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大部分人都不指望孩子养老,所以养孩子很多时候都跟养宠物似的。

曾经人们把宠物当孩子养,而今人们将孩子当宠物养。当然出于社会道德的关系,这话不能直白地说出来,而许多人确实也感觉不到这一点。

但在殷怜看来,这个时代,人们在养宠物,养AI,养孩子上的态度的方式,其实相当混杂,看不出明确的区别。

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普通人其实已经很难感受到那种父母兄弟,亲人好友相依为命,扶危济困的深厚感情。夏国人都独立而精明,依赖于良好的社会教育,他们的道德观很强,但是这种道德观也非常利害分明——不是说他们的观念功利或者自私,而是说这些观念都过分守分寸。

举例来说,在国内的风俗之中,往前推二十年四十年,人们的邻里关系往往更加自由也没有界限,随意串门更是常事,但在殷怜这一辈,已经很讲究非请勿入了。这其实也无需上升到社会冷漠上,纯粹就是大家的教育更讲究隐私和尊重。

在夏国这个情况更严重,而且上升到了家庭内部关系。

父母不能强制孩子去学习某些知识,只能进行相应的引导。法律规定了每个年龄的孩子最低的教育花费预算,和相应教育和娱乐比例,超出这个数额,父母完全可以拒绝——当然,如果家庭条件够好,父母也不一定会拒绝。

这在保障了双方权益的同时,也让家庭关系变得程序化。加上很多时候,机器人代替了家庭之中的许多工作,导致一般的亲子接触更少,家庭关系更加客气而不是亲密。

当然,考虑到夏国这五百年的文明都没有中断过,而且这些年来各种文学资料都保存得极好,所以大家也不是都不知道古代与现代在家庭关系上的不同,只是印象会更加片面。就好像在殷怜的世界,很多人印象里古代重男轻女,那么古代的所有世家应该好名好利,把闺女的贞节看得打过人命——其实这就是一种刻板印象。

在现代夏国人看来,五百年前父权对于孩子的压迫更严重,所以小说影视一般也多往这个方向描写。在这种刻板印象下,如果不做描写,很多观众不可能理解子女面对父母时候的复杂感情,而很容易把对方纯粹当做反派看待,继而觉得没有做出有效反抗的魏明仪懦弱。

但事实并非如此。

黑怀朱和殷怜讨论过以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把时代背景和魏明仪的行为融合起来,并让观众能够理解和产生共鸣。这倒不是追求什么升华,只是如果人物的行为大部分观众无法理解的话,就会变成“不合理”,哪怕实际上,这些行为都是合理且确实存在的。

最后他们通过添加一些情节,完善了整个故事的逻辑性。其中主要增加的有几个情节——一个是回忆里魏家还寒微时为了魏父的生意举家北迁,快抵达京城的时候马车车轴坏了,车夫牵着马驮着行李,魏父魏母便轮流背着抱着小明仪。两人入城的时候连脚都磨出血了,但是魏明仪稍稍一喊腿疼,魏父魏母还是忙不迭地把她抱起来走。

后来到了京城,魏家就收到了噩耗,说是魏家的姑奶奶生了重病。魏家父母赶紧去看,搜身倒袋凑出了一大笔钱,却因为无权无势没能请到最好的医生,导致姑奶奶没两天就去了。

后来魏明仪议亲时,稳婆说谁家的少年秀才家境一般,却未来可期,魏家父母也一度提到这件事,说是姑奶奶的丈夫是个好人,可贫贱夫妻百事哀,穷者病了都不得治,不肯应。

第二个情节就是议亲的情节。魏家父母给魏明仪议亲,不要最富,不要最贵,却要富贵又安稳。旁人劝他们过继个孩子,或是给魏明仪招赘,但是魏家父母都担忧委屈了魏明仪,并不肯。

但是除此之外,也并不是没有增添反向的剧情。比如说魏母觉得男人花心不是事儿,对于魏明仪不愿嫁大发雷霆,问她是不是看上了哪家的穷书生,并厉声表示若她要嫁穷书生,便不要再回家,魏母只当她死了。

因为铺垫得好,桂成山看的时候,不但没觉得怪异过分,反而莫名就理解到了魏明仪的心情。

果然,弹幕和评论区也都很理解。

【明仪不要伤心啊,你妈就是说说气话而已。】

【这个时候就该撒个娇耍个赖,妈妈肯定就心软了。】

【魏夫人你快住口呀,你女儿会当真的!连让她磨一下脚都不肯,连她夜读书都心疼,你怎么舍得真的把她赶出家门!?】

【胡臭虫可恶!明仪去世了,妈妈多伤心啊呜呜呜。】

弹幕里大家都很真情实感,影评区也有很多评论,不但有这段的,还有其它部分的。比如之前上京那一段,就有很多人真情实感地为魏家父母深沉的爱感动又羡慕,又仿佛第一次领悟到,原来贫穷对于那时的人这么可怕。

桂成山看了半晌,心里酸得不成样子,就觉得连演员都比他那一版本演得更加自然投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肆意沦陷 皇城第一娇 疯批强撩诱哄!冷欲宿主眼红声颤 君卿莫相忘 凤舞天行 快穿年代世界 重生,太子殿下一心追妻 太刺激了!满级宿主被疯批强制爱 小女巫穿成假千金,要爆红先诅咒 狂妃上线:绝色魔尊痴缠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