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8 章 828(1 / 1)

“所以,并没有陈亮这个人,是你们收了钱,编造了这个身份,让不知道什么人顶替了这个身份,去申请了新世界通行证?”

郭文刚先前也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不就是替人家说两句好话吗?先前教他的人还说,他是说好话不是坏话,连造谣都算不上。至于说人家和主播是男女朋友这件事,他这不也是听人说吗?警察真要追究,去跟死者追究啊。

群友们听着都要翻白眼,心里都感叹着法盲要不得。有个人没忍住,问道:“你不会真的觉得,你咬着不松口,警察就分不出来这话到底是那QJF说的还是你编造的吧?”

郭文刚被对方这么一说,心里还真的那么一蹦跶,看似嘴硬实则自欺欺人地说道:“警察办案不都要讲证据的吗?”

群友翻了个白眼,说道:“又不是只有你说的话才算证据。换句话来说,整条街都说没陈亮这个人,只有你说有,那警察信谁啊?”

郭文刚迟疑了一下,说道:“但人家说了,证件是全的。”

“如果证件是全的,但当事人的邻居,同学,同事都没见过人,你会觉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你是觉得全世界集体失忆了,还是文件是伪造的?”

郭文刚说道:“但警察又不是我们,他们办案不是应该更相信证据吗?”

“难道警察的脑子长得跟正常人不一样吗?再说了,人证和物证都是要结合使用的,否则人家干嘛收买你?不就是想让你当这个人证吗?你知道作伪证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吗?”

UP越说越严重,郭文刚很快就怂了,最终还是选择交代了所有情况。

因为被群友抓住了把柄,所以接下来的问题,他基本上都有问必答,否则至少也会报个能够背锅的名字出来。群友听着听着,大致也就理清了事情经过。

大致就是死者在简历上的所谓“父母”,前几天突然过来,说是有份赚钱的活介绍给郭文刚。郭文刚一开始是迟疑的,但是听说只要张张嘴皮子就有一万块,到底还是没忍住,接了下来。

当然,他也不是盲目接的。他本人是个精明的人,在本地也很有些人脉,否则也不会被选中干这个活。作为一个精明的人,他当然也不会别人怎么说他就全信了。按照他的说法,他对于一些问题是经过验证的,虽然验证的方向于在场的群友来说,方向完全不对,但至少包含了一些有效信息。

首先,这项活计后头有个大老板,非常有能量,跟死者“父母”店铺后头一个很大的供货公司有关。其次,这位大老板上头有人,跟本地的公安部门也有联系,至于具体是谁,郭文刚怕得罪人,咬紧了牙关没有说,只说是见过人家随意出入警局。恐吓了几茬没效果,众人判断这事儿非要等警方来调查估计郭文刚才会松口了,区区网络媒体显然分量不够,便转了话题。

但撇除其他,至少这位大老板的身份大家是清楚了,网上一查,虽然信息不多,但是还是查到了一些相关信息,感谢如今网络信息的透明化,至少在一些官方网站上,公司股权的利益分配公开清楚,无可遁形。虽然看不到一个个企业底下金钱流动的具体方向,却也能清楚大致的利益链条。

当然这肯定不会是全部的信息——为了隐藏一些见不得人的利益输送,股份代持这种做法其实很是不少,不过源于各种法律原因,这种做法的隐患不少,这次针对林氏姐妹的事情显然是不可控的意外,而非计划深远的预谋,因此对方在筹谋时难免不那么隐蔽。

可能人家也不觉得需要多隐蔽,毕竟对付的只是两个没什么背景的小主播。

对方除了给郭文刚一万块雇佣费,还承诺每忽悠一个媒体,就多给一笔钱。一万块钱给了三千订金,之后每忽悠一家媒体,自媒体给三百,正经纸媒或者广播电视媒体给一千,只要他记下相关的名字,之后对方发布了相应的报道,就给他转账。

这钱赚得固然容易,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赚的。郭文刚是有点人际关系的,他其实有给附近的熟人透露消息,示意他们如果有人找陈亮或者郭某人的时候,引对方来找自己。按照他的说法,这位“未曾闻名的陈亮”,是他朋友的孩子。

这个思路是没有问题,如果缺乏对于情况的提前了解,那么这样一个流程下来,无论街坊还是来访者都很难了解到其中的奥妙。

只是之前来的第一波群友操作比较骚,是拿了照片直接照着简历找到了当事人家里才开始打探消息,这样一打探,立马就发现了猫腻。

结束问话之后,UP拿出了一千块钱,说道:“既然人家给一千,我也不小气。今天这事儿,在新闻爆出来之前,就当我们没来过。我劝你早点去跟对方结个账,否则一旦他们知道映网拿到了线索,估计你这尾款就难到手了。”

这话唬住了对方,让郭文刚产生了迟疑。

这也是殷怜找这种脑子清晰的社会大V的原因。这些人长期关注新闻,脑子很灵活且接地气,在许多事情处理上就很灵活。

UP给了钱,却没有嘱咐他保密。因为嘱咐没有用,像这种人,承诺根本不可信,如果他觉得把群友的事情上报给幕后主使就有利可图,那么即使收了这边的钱也可能出尔反尔,但是如果让他觉得把事情泄露出去就会断绝财路,而保密就可以继续收钱,那么他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就显而易见了。

其实真正来调查这件事的人也并不多。网络时代,许多媒体就更乐于“无责任转载”,一般只有很较真的媒体或个人,才会选择亲自上门调查。

之后大家又去了一趟陈家。对方对媒体果然毫无意外,见面就开始哭儿子,但演技显然没有郭文刚好,群友也没有揭穿,只是一直在录像,并引诱对方说话,很快录到了大量有用的素材。

在双方知情并且允许的情况下拍摄的视频,在规则允许下是可以作为呈堂证供的。虽然在目前情况下,双方都算不上坦诚,但是采访的内容却并不受影响,谎言就算不能用来作为证据,但是可疑之处也仍旧可以在之后用来证伪。

殷怜除了给调查的群友提供了一笔经费之外,同时也在指点林慕晨接下来的行动。林慕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做了几件事,一件是根据殷怜提供的“被屏蔽微博”,首先去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买了一波热度,然后雇了一个征信社专门去调查幕后主使和犯人之间关系的证据,最重要的收集幕后人在这一波煽动舆论问题上的大致投入和其动作的证据,然后再选定对象进行投送。

其实幕后主使这一波操作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很有压力,但林家姐妹确实也不是无名无姓的普通人,财力和名气都是有的。她们只是不了解这个资本市场的运营规则,而在有殷怜进行指点之后,她们大笔钱投入进去,很快就拉回了节奏。

投诉信息这件事殷怜往后压了压,目的是选中一个更好的时机。他们不是对方集团的内部人员,在一些消息的收集上肯定会有障碍,所以殷怜辗转多方进行了打听,先打听出了幕后人在事业上的竞争对手,又打听了他的家庭关系,确定这两方面都可以入手之后,还是先选了一个作风和态度都比较合适的竞争对手,在进行一番沟通之后,不管是出于利益还是浅薄的“对于幕后人和□□犯行为的愤怒”,对方都答应了配合。

接下来就简单了,林慕晨和幕后人的对手交换了自己能够获取到的相关信息,林慕晨得到了对方公司内部参与这个舆论煽动的人员名单和身份,以及可能涉及到这方面的利益支出,而林慕晨则提供给了对方一部分目前调查出来的幕后人和QJF之间的关联证据,其中包括了通过征信社调查到的,死者父亲与亲生母亲即情妇往来的一些证据。

不过调查花费了不少时间,这个过程之中,网络上对方的攻势也没有停过。舆论爆林氏姐妹和死者三角关系的信息就没断过,而且说得越来越活灵活现。因为收集证据有时差,所以殷怜这边反应会慢不少,但出于维持热度以避免被做成定论的考量,这边的反击也没有停过,只是恰当控制了节奏和频率。

比如说对方放出照片的时候,林慕晨还没出发调查呢,群友这边也还未确定事情的真相,当时殷怜选择的就是在放出的照片里挑刺——这不会很难,因为照片上的不可能是林慕夕,而反杀是一个意外事件,对方必然不可能提前做准备,因此这照片必然是最近才伪造出来的。

而对方伪造的照片却是伪造的几年前,还刻意把地点选在了大学门口,那可能会有的破绽就太多了。

殷怜没有直接出面挑破。

她转发了这条信息,而且为了避免对方之后删博,还当场截图公证一条路,买了几个网媒转发,然后才在自己的主页挂了个活动,说的话也很损。

她说道:“‘陈亮’和‘林慕夕’的这张约会图制造得也太不用心了,我粗粗一看大概就是十七八个破绽。不如我来开个找破绽的活动,转发抽十台掌机,222份糖果(林家两位姐姐买单),另外举证清楚石锤够硬的网友每人再送一个糖果礼盒。”

“我先来一个。照片里左上那个穿白衣服的女生,穿的那套是今年冬季‘华夏风尚’新款的华夏元素风衣,众所周知在案件发生之前,林慕晨和林慕夕没有申请回过地球,而且这张图按照‘博主’的说法是四五年前的照片,那么……是华夏风尚穿越了吗?”

其实这一个证据就足够反驳了,但是殷怜考虑到扩散的效率,殷怜不想给水军赚这个钱,所以才开了个抽奖,奖品也确实有吸引力,所以除了有立刻抓住这个点开始和水军对掐的网友,更多人也开始积极找起了破绽。

这个活动把热度拖了两三天时间。虽然对方很快删了照片,但是殷怜有先见之明,买了媒体专门转发信息,而且为了预防对方反过来为了删除证据把截图当做“虚假信息”进行举报,她还特意让媒体把这些“转发”都做成了“澄清式新闻”,所以哪怕原图被删除,新闻里仍旧放出了原博的截图,这个过程殷怜也没忘了报警和雇佣自媒体“跟踪调查”。

因为这一波活动的热潮,点醒了之前直觉更相信姐妹俩,却因为舆论趋势而被水军和轻信水军的网民攻击得喘不过气来的其它关注者,他们开始盯紧了所谓邻居,同学之类的“舅舅党”,避讳人肉的嫌疑,他们没有追究他们的身份,而是开始分析他们言论上的自相矛盾之处。

殷怜顺势让AI给这批关注者拉了群,然后帮助他们做好了规划,给他们示范了搞舆论的技巧——“闹大”。

事实上如今有强烈意愿跟水军对殴的人都是那种本身活跃度高,又长时间积累了对于舆论操控者的愤怒的老网民,相比起一般现充,他们对于一些操控舆论的手段并不陌生,因此在这件事上可以说是一点即通。

他们直接扒了一遍前线“舅舅党们”的名单,然后把他们的发言整理成简明易懂的表格,加上截图链接,根据账号的性质不同,一一进行反驳或者评价。媒体尤其是网媒的评价,其实就是扒一遍过往,把对方吃过的人血馒头和发表过的奇葩言论给列出来。而面对那种自称有身份的“舅舅党”,则是把他们的说辞进行剖析,高亮出其矛盾或者不合常理的地方。

掐到热度稍微掉下去一点的时候,殷怜又买了营销号,配合之前被压热度甚至屏蔽信息的真正林氏姐妹的亲友熟人,开始曝光被屏蔽压热度的事情,中途还让映网敲了一下边鼓,讨论关于社交媒体的权限和法律权责。

虽然如今映网和一些社交平台的用户已经被区分开了一部分,但由于两者基数的存在,重合度还是比较高的。因此映网的这个话题,很快就吸引了一部分的热度,也导致大多在几家微博客攒了一肚子气的人开始在映网上激烈讨论起了对社交平台的立法和权力限制。

这个话题发酵起来之后,顿时引发了大部分社交平台的警惕和紧张。

但就如殷怜之前所说的那样,他们如今已经对于买卖数据依赖太深,几乎没有悬崖勒马的可能性。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想要动手解决殷怜,但怎么解决大部分人都没有主意。

殷怜与其说是混在娱乐圈,不如说是混在社会圈和政治圈。她的很多行动都是跟着社会问题和国家政策走的。按照某些小圈子私下的说法,在有些大财团看来,他们不是没有办法对付殷怜,也不是不敢跟国家政体抗衡,但是殷怜和中央配合在一起,就难应付得很。

殷长生的技术优势,殷怜的肆无忌惮,以及政府方面对于整顿行业的决心和力度结合在一起,完全能对目前的行业乱象进行有力围剿。从兵法上来说,殷长生和政府方面都算是正,殷怜本人却算是奇,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帮官方撕开一道口子。

举例来说,就好像一块三色布,国家是红色,民众是蓝色,而一般行业夹杂在中间,是黄色。以以往的社会运作规则来说,各行各业都需要本身行业的统治者来缝合政策和大众,他们是社会真正的主导者和实施者,能做到很多事情。但殷怜上来就直接撕裂了黄色部分,然后把自己缝合在红蓝之间,而不是试图融入这款黄色,慢慢浸染对方……这种行为鲁莽而疯狂,但确实成功之后,行业也很难去压制她,因为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平面上。

但事实上,她跟行业又不是完全割离的。殷怜一个人做不了什么事,她这块布上的血肉,完全都是从原本的行业之中抽取的。但她抽取的方式不是挖角,而是如同在黄布上撒了一瓶催化剂一般,促使原来业内的反对者或者愤怒者进一步从原本的布面上抽离,融入她的团队。

如果是几十年前,老牌资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打死这样不知分寸的新人,就算是十几年前,他们也能能力把她撕咬得血肉无存……但是,现在做不到了。

蓝色的民众在学会思考,红色的国家逐渐变得灵巧。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肆意沦陷 皇城第一娇 疯批强撩诱哄!冷欲宿主眼红声颤 君卿莫相忘 凤舞天行 快穿年代世界 重生,太子殿下一心追妻 太刺激了!满级宿主被疯批强制爱 小女巫穿成假千金,要爆红先诅咒 狂妃上线:绝色魔尊痴缠不休